題記:
因總在過去,果長在將來,但將來和過去卻又糾纏不清,不如品味現(xiàn)在,活在當下。
讀書,對當代人來說似乎變成一種很難堅持的習慣,隨著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關于讀書的重要性也逐漸被有意識的倡導,于是基于一種找回生活重心與精神寄托的強烈愿望便在一本本好書中展開了。
剛參加工作時,總是想的太多。想著自己回到過去,去完成那些現(xiàn)在所預想的結果,荒誕的想象著現(xiàn)在的另外一種可能,帶著深深的自責來彌補自己對過去的缺憾。而后又開始展望未來,擔心復雜社會下自己的未來能走多遠,總是自怨自艾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古語有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告誡人們要有遠見,能預見未來才能確保此刻的無憂。而那時的我便是太在意未來的結果,因此讓我產生了對過去莫名的傷感以及對未知未來莫名的恐懼,忽略了當下有艱苦有付出的過程中充實的生活,周而復始的讓自己活在一個無盡的痛苦循環(huán)之中。
糾纏不清的過去與將來蒙蔽了人的心靈,讓人失去了方向。曾幾何時當我翻看《活在當下》這本書時,就好像撥開云霧見青天般帶我走出那時的無助與迷茫。安吉麗思在《活在當下》書中通過記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品味每一個當下,以及其他一些懂得享受當下滋味的人,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品味現(xiàn)在、活在當下的生活態(tài)度。而書中給予我們的重要練習,就是需要我們從夜以繼日運轉不息的頭腦中跳出來,回歸到我們的身心。把注意力聚焦在我們的感官,聚焦在我們的心靈,撥開蒙蔽我們心靈的陰霾,當下的味道自然呈現(xiàn),生命的喜悅自然浮現(xiàn)。
活在當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更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庫里希坡斯曾說:“過去與未來并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唯一‘存在’的是現(xiàn)在?!被钤诋斚拢囊饬x也只能從當下去尋找,過去的事,都已過去不復存在,不論是多美好且令人懷念的,或是多么丑陋令人追悔的,都沒有必要沉湎在過去的情緒中。對過去的懷念或追悔,只是徒增自己的煩惱,進而干擾當下該做的事情。一味的緬懷過去只會使自己停滯不前。昨天,你說今天,而今天,是明天的昨天。泰戈爾曾說:“如果你為錯過了太陽而流淚,你也會錯過星星?!比酥挥谢钤诋斚拢艜兊谜嬲鎸崒?,才能抓住你所能抓住的一切。有詩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如果一味的期待明天、期待未來,不珍惜眼前的時光,那么一切都如同這匆匆流逝的時間一樣一去不復返,待到未來看如今亦是無盡的惋惜與悔恨。不能擁抱現(xiàn)在,也就無法擁抱未來。
我看到你贏得了比賽,你卻沒見過我看到的風景;我看到你走在筆直的大道上步履匆匆,你卻不能感受我在蜿蜒道路上的每一道荊棘、每一個路口都有我刻骨銘心的決定。認識自我的智慧就在善于接受當下,無論左右高低,也沒有驚怒卑亢,用喜劇的心態(tài)讓每一段“當下”都變得完整,都能回歸到“當下”應該有的模樣中去。
因總在過去,果長在將來,但將來和過去卻又糾纏不清,不如品味現(xiàn)在,活在當下。
作者 五四直管項目部 張云輝
(責任編輯:李媛馨)